付心德,111岁,原远征军七十一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,是迄今国内最年长的抗战老兵,被誉为“抗战活化石”。
1900年,付心德出生于河南襄城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,父母都是庄稼人,他排行老二。
28岁入伍前,付心德在当地基督教教会办的医院里学习西医医术。1937年抗战爆发后,他先后参加了1937年的“8·13淞沪抗战”和“南京会战”、1938年的“武汉会战”、1939年的“长沙会战”等战役。1943年随军入滇。
1944年7月,付心德随部队战地医院西渡怒江,开赴龙陵前线,参加滇西抗战。他所经历的龙陵血战,是整个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和耗时最长、牺牲最大的攻坚战,同时,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。
1945年1月20日,中国远征军攻克畹町,将日军赶出国门,龙陵光复。付心德就在这个和日寇最后一战的地方解甲归田,并认识了龙陵姑娘李竹芝(原中共地下党员李鑫之侄女),他们一见钟情,虽年龄相差20岁,李竹芝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这位抗战英雄。婚后,他们育有六男一女,如今已是四世同堂。
“作为一名军人,在抗战中,我无愧于使命。但是,我却对不起你们。”这是老人常对家人讲的一句话。因为他的特殊经历,让孩子们在那个极左时代都受到了牵连,就业、婚姻、生活都受到了影响。
女儿付政琴说,在他们7个儿女中,除老六读到了高中,当了兵,工作稍好外,其他的人都只读了小学就辍学了。
1969年,付心德被下放到他当年与日军作战的松山长岭岗劳动。刚生下老七的妻子,因长期营养不良和心情抑郁而造成半身不遂。老七后来不得不送了人,再后来因哥哥姐姐的坚持,老七才最终和家人团聚。
1973年,付心德回到了家里,看见瘫痪在床的妻子,就自己上山采药,试尽各种办法,竟然让老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。至今儿女们都不知道父亲究竟是用什么药治好母亲的。
今年1月5日,与付心德相守一生的李竹芝因病逝世,这对付心德老人来说是个非常沉痛的打击,他的身体状况因此差了很多。
付政琴介绍,在今天的龙陵县,还是有许多病人来找付心德看病,因为他医术好,为乡亲免费治疗,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“付医官”。
如今,付心德的家已经成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,刚到龙陵的边防战士都要来拜访他。
|